我们把大多数没有互联网资源、人脉、经验,但有互联网赚钱想法的人称为普通人。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大多数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网络上赚钱呢?
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搭便车。
先说另一个词,叫:上车。 我表弟第一次看到“上车”这个词是在一篇新闻文章中,当时他正在采访一位来自香港的普通年轻人。
年轻人说:“香港人大多都说买房需要上公交车,因为只要上了房地产公交车,哪怕是最慢的公交车,哪怕你躺在公交车上,你可以比普通人走得快。快多了,他们的工资就跟走路一样,根本不可能爬到你网约车的水平。”
互联网上也是如此。 互联网刚起步的时候,只要你能搭建一个网站,哪怕是用最简单的模板搭建一个HTML静态页面的网站,你也能赚到几倍工资的广告费,走上这趟旅程。 搭便车的最好例子是HAO123。
hao123导航是一个80后、90后熟悉的网站。 或许连2000后都不太了解,因为00后接触的网络和80后、90后接触的网络不一样。
hao123的创始人是李兴平。 凭着自己的兴趣,他在网吧做网络管理员的同时创办了hao123导航。 最终被百度以1150W+4W百度股票收购,成为草根站长行业的神。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应用占据了无数搜索引擎的流量。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QQ垄断社交平台的时代即将到来。 在连微信都没有申请的时代,就有人开始不惜一毛钱地囤积微信ID。
谁也没想到,一个只需要手机号就能注册的微信账号,现在可以卖到新账号300元、旧账号300元。 这仍然是最低端的网约车方式,就像搭火车一样,但并不妨碍各类人通过微信这个大池子赚钱。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没有什么是学者手中的笔,可以成为收入来源。 以前,人们通过写文章赚钱的途径很少。 他们要么发表文章,要么充当枪手。 谁也没想到,微信公众号的一句话是:“个体再小,也有自己的品牌”。 这看似空洞的一句话,竟然变成了现实。
无数作家通过手中的键盘,成就了自媒体时代的辉煌人生。 像这样的大牌还有很多,比如一个广告收费20W的米蒙、一个广告半小时卖1000W的逻辑等等。
很多人看到这样的大神都感到不知所措,感觉他们之间的差距是如此之大。
而我也是自媒体时代的幸运者之一。 自媒体第一年我就开始学习如何做公众号。 当时我的流量来源是一个宅男猫网站。 因为高质量的内容和良好的SEO,建立了以内容为中心的流量发展路径。 通过网站的流量,创建了N个级别5W左右的账号。
然后我在运营公众号的时候发现,建公众号其实比建网站更赚钱? 为了建一个网站,我辛苦了整整一年,每天都在为更新而犯愁。 结果网站上的一则广告只花了3000元,虽然说是可以的。 同时悬挂10多个广告位。
但在公众号这里,5W级的公众号内容比较好,UV也比较高,所以拿到的广告报价也比较高。 第一个广告的价格可达1500元。 此外,还可以拿公众号上广告流量主的收入、销售其他产品的收入等等。 一个20W、UV为15%的公众号,在收入上相当于一个日IP为10W的网站。
我这才知道公众号说的努力写字的人一定有收入并不是骗人的。
那么我想,除了网站之外,我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来创建公众号呢? 我思考了很长时间,做了很多尝试,开发了很多方法,学习了很多吸引流量的渠道。 最后我终于把原来20W左右的账号变成了公众号矩阵,在一年的时间里逐渐达到了100万的级别,除了网站,每天给我带来的利润都在5000+以上。
这是我在自媒体时代搭车的经历。
马云曾说过,大多数人都处于四个阶段:“看不到、看不起、不懂、来得太晚”。
我也是这样的。 在公众号的巅峰时代,当大家都认为公众号在互联网上无可匹敌的时候,今日头条和抖音就出现了。
2017年,表弟开始使用抖音,但他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商机。
2018年,我表弟在看抖音,研究他们是怎么赚钱的。 我发现他们没有办法把抖音流量带到私域流量,所以我不愿意尝试。
2019年,表弟又看抖音,发现很多人都学会了如何通过抖音直播给自己的微信引流。 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我还是没有采取行动。
今年……我终于感觉到这辆公交车几乎从那辆破烂的小车成长为一架飞机了。 如果我们不学习和研究,可能就太晚了。
在网络工作最可怕的不是外界的冲击,而是自己内心的自立,不愿意学习和接触新事物。
因为大多数平台都有早期的流量红利,如果今天忽视了,以后可能就拿不到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