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流量、增加粉丝】营销行业5条失败定律详解

警惕这些无效的营销法则,每一点都可以决定成败。 正如福尔摩斯对华生医生所说:

“你看到了,但你无法观察到任何东西。”

只有敏锐的观察者才能将内在事实与自己的期望进行比较,并在比较中发现异常情况。

图片[1]-【吸引流量、增加粉丝】营销行业5条失败定律详解-唐朝资源网

内在的事实是,近年来,所谓的金科玉律已经失效了。 在营销领域,许多概念、理论或方法论也悄然失败或有效性迅速下降。 但令人惊讶的是,很多企业仍在沿用一些过时的营销理念或方法论。

那么,有哪些过去非常有效,但现在却失效或效力逐渐下降的营销法则呢?

1. 品牌忠诚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品牌忠诚度一度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事情。 许多企业也梦想创建一个忠诚度极高的大品牌。 消费者不仅对品牌有情感,甚至用品牌来吸引消费者。 为此感到自豪。 这样公司就可以永远持续下去,永远不会破产。

如今,我们只要在网上搜索,可能就有数百种关于如何建立品牌忠诚度的方法论或书籍。 大量企业也在不断学习,希望提高用户忠诚度。

然而,在当今的互联网环境下,用户忠诚度并不存在。 如今的用户在市场上的选择更加多元化。 一旦用户对购买某个品牌的期望与购买后的实际感知不符,用户就会果断离开。

对于品牌来说,正如歌词中所唱的那样:来得匆忙,去得匆忙,愿再相见,爱得匆忙,恨得匆忙,一切都随风而去。

曾经号称拥有无数忠实粉丝的苹果,如今却不得不面对忠实苹果粉丝不再忠诚的事实。

诺基亚的迅速失败也给后来者敲响了警钟:品牌忠诚度听起来很美好,但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特斯拉曾经激发了无数车迷的敬佩,但现在只要特斯拉出现一些问题,车迷就会愤怒。

2、品牌效应下降

在信息不发达的过去,对于用户来说,品牌可以作为产品质量的指标,降低决策成本。 对于企业来说,他们可以帮助他们推出新产品或进行品牌延伸(这与定位理论完全相反)。

随着第三方评论网站的兴起,品牌的力量开始迅速衰退。 过去,用户在做出决定之前很难判断质量,只能依靠一些线索(例如是否有令人难忘的品牌名称或符号,是否是连锁店)做出选择,当时时间上,品牌无疑是一条捷径。

但随着各种评价体系的完善,用户现在可以轻松获取关键信息,一些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品牌开始有了大机会。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Yelp推出后,西雅图餐饮业的市场状况从2003年到2009年发生了巨大变化,连锁餐厅的营业额开始大幅下降,而独立餐厅的营业额开始大幅上升。

随着更多信息渠道的出现,品牌的作用开始迅速弱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品牌完全失去了作用。 在一些与时尚、地位或情感诉求相关的品类中,变化的速度仍然很慢。

当与质量或产品质量无关的功能不是用户的首要考虑因素时,品牌就非常重要。 对于Hermès、LV这样的奢侈品牌来说,品质并不是用户的第一要务。

一些电商网站的数据显示,尽管用户差评较多,但一些高端化妆品、名牌包袋、时尚单品的销量仍难以撼动。

但在某些质量、性能、耐用性、外观和材料都很重要的类别中,大品牌想要维持其市场份额变得越来越困难。 因此,在这些品类中,小品牌应该用自己的质量、性能、耐用性等与大品牌进行比较,这会影响用户的购买行为。

例如,这就是计算机的组装方式。 他们会尽力描述他们的各种参数配置。 相比之下,一些以前品牌的电脑自然会相形见绌。

3.相对值VS绝对值

让我们看另一个例子:假设您想购买一台碎纸机。 有两种选择。 碎纸机售价 20 美元,一次可碎 7 张纸; 第二台碎纸机售价 30 美元,一次可碎纸 11 张。 你会选择哪一个?

如果你在意价格,你会选择第一个; 如果你关心碎纸效率,你会选择第二种。 现在,假设您的购物环境发生了变化,您面前有三台机器:第一台售价 20 美元,每次可撕碎 7 张纸;第二台机器每次可碎纸 7 张。 第二个花费 50 美元,每次可碎 11 张纸; 第三个花费 95 美元,每次可碎 11 张纸。 碎纸12张;

你会选择哪一个?

在这项研究中,增加了一次粉碎 12 张 95 美元的碎纸机选件,使得 50 美元的碎纸机更加有效:该机器的粉碎效率与 95 美元的碎纸机一样高效,而售价却几乎是一半!

这是情境(或选择组合)效应的完美例子——影响人们决策的情境设置。

以前,硬盘、服装、汽车等各个行业经常使用这样的营销策略,但现在,用户只需拿出手机扫码或使用比价工具就可以知道每件产品的价值乍看上去。

过去信息不发达的时候,相对价值很重要,但现在,相对价值开始转向绝对价值。

4、用户决策行为的变化

1. 购买行为滞后

过去的决策过程通常是用户意识到某个问题,然后用户会搜索信息并评估各种选项,从而形成一定的购买偏好,进而形成决策。

现在,大家持续关注某个品牌,但并不是因为有特定的购买需求。

比如很多人喜欢研究豪车、各种品牌的手机、电脑等,也经常浏览这些网站。 他们只是将这些产品列入观察清单,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真正购买或立即购买。 购买这些产品。

偏好是在实际购买计划形成之前形成的,因此一旦购买,就已经做出了决定。 因此,营销人员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些潜在买家,而不仅仅是关注明确的用户。

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传统销售公司逐渐消失在市场的原因。 他们现在看到的是更即时的反馈,而忽略了用户购买前的行为。

2、决策进程正在加速

过去,计划外购买之所以无法实现,是因为消费者觉得他们“需要做更多研究”,而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从发现到购买的过程非常顺利,有时甚至速度惊人。 所以现在,决策过程是一站式的。 浏览在线商店,发现一款新相机,看到它是“相机”类别中排名第一的卖家,您拥有有关质量和用户满意度的所有信息,并迅速决定购买。 答案就在那里,所以等待的理由更少。

营销人员倾向于认为决策过程是漏斗形的,从感知到理解,到形成偏好,再到实际购买。 他们也很乐意了解每个阶段到底有多少客户,但如果人们可以轻松跳过很多步骤,那么这些数字就没有什么意义。

5. 理性VS感性

展现最好的自我、留下最珍贵的回忆的情感诉求,或者说起源、品牌个性、品牌认同等诸多过去的理论对用户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瑞士的手表、德国的汽车、意大利的咖啡、古巴的雪茄、韩国的整容等等,这些曾经可以极大影响用户选择判断的重要依据,现在已经不再有用了。

在亚马逊电商网站上,咖啡的销量并没有因为贴上意大利原产地标签而大幅增加。 当用户发现实际产品与预期不一样时,随之而来的就是差评。 就像潮水一样。

在中国,也有绑定原产地的品牌做法,但后来,不少用户确实对此提出了质疑,还有一些用户坚持追问底线,不断检查这些产品是否来自原产地。

现在你自己想一想,中国有哪些品牌做到了这一点? 过去他们都很成功,但今天他们却陷入困境。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70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