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上海之行|记者手记:初心一致、感触深厚

新华社上海12月5日电 记者手记:初心始终如一、情怀深厚

新华社记者 朱继柴 黄跃

上海背靠长江,面向太平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曾掀起无数波澜。

初冬,习近平书记来到上海。 这是中共二十大以来总书记首次访问上海。 此行的一个重要安排就是在这里举办座谈会,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这是党中央第二次召开关于这一重大区域战略的座谈会。 上一次是2020年8月在安徽合肥。

这是今年以来总书记结合地方考察调研围绕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召开的第五次座谈会——

5月,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在河北石家庄召开;

6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

9月,黑龙江哈尔滨召开新时代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

_记者手记格式_记者手记100字

10月,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江西南昌召开。

这些研讨会有的是第二次举办,有的是第三次举办,有的是第四次举办。 “深入推进”、“进一步推进”,从会议名称中我们就能读出一贯、深入的逻辑。

这次,面对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党政领导,以及中央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同志,总书记指出:

“只要你确定自己做的是对的事,你就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去做,永远不会半途而废,永远不会走错方向,也永远不会回头。这就是推广等重大策略的作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一步一步、一步一个脚印、一项一项地推进。

还记得两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总结了“双八战略”给国家带来巨大变化的启示:“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有一张蓝图。”被吸引到最后,二十年来始终如一。订单日新月异,任何纸上谈兵的好举措都是徒劳的。”

这次在上海,总书记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文章”谱写了新的篇章,明确要求:“要坚持稳中求进,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努力,一项又一项任务,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前进。”

一致且异常清晰。

_记者手记100字_记者手记格式

“吾道一以贯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精髓,融入新时代治国理政伟大实践。

一致性源于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11月28日抵达上海,习近平总书记一下车就到上海期货交易所考察。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金融强国建设”。 此次考察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

16年前的2007年9月4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这里。 当时,习近平同志充分认识到金融对国际大都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经过深入研究,作出重要决策:成立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领导小组。

交易大厅的椅背上摆放着不同颜色的背心。 早年在场内下单时,穿红背心的就是交易员,穿黄背心的就是工作人员。 桌子上,摆着老式电话、电脑、传真机、录音机,一如当年的场景。

如今,交易早已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上海期货交易所已成为全球三大有色金属定价中心之一。 “上海物价”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

回顾过去,总书记说:“当时期货还处于探索阶段,但现在期货在亚洲和国际上已经变得重要。我们也看到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是正确的,步伐稳健,未来光明,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一致性体现了毅力和有意识的决心。

总书记此次参观的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位于张江科学城未来公园。

一走进展厅,就能感受到科技感和未来感:介孔材料、环状RNA、智能机器人、创新医疗装备,以及重大“空、陆、海、能”重要装备国家、上海一张张科技名片熠熠生辉。

总书记这样描述此次访问的经历:“上海的这些科技创新成果让我感到非常踏实,更加有底气和底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6次到上海视察并出席活动,5次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谈科技创新,勉励上海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踢好“最后一脚”。

展厅内掌声雷动,充满活力,志存高远。 总书记与科研人员代表亲切交流。

其中,有精钻“从0到1”基础创新的代表,也有致力于“从1到N”产业突破的代表。 恰恰印证了总书记对上海科技创新提出的方向:“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个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个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个开创者、创新理念的第一个实践者。”

记者手记格式_记者手记100字_

总书记勉励:“我们要努力培养一大批有使命感的尖端人才,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良好条件。” 没有不可攀登的高峰,我们不断向科技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目标冲锋。

始终如一,充满坚定不移的深情。

64岁的高爱珍看到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之家的新闻画面,心里特别温暖。

“总书记始终心系基层一线工作者,心系老百姓的生活安居乐业。” 高爱珍清楚地记得,那是2007年8月2日下午,习近平同志来到上海彭浦新村街道第五社区,走进她的公租房,仔细察看装修好的厨房、卫生间,并聊天与他们亲切地交谈。

在上海工作期间,“旧区改造”是习近平同志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 他多次强调,要办好这项惠民实事工程。 “我们的城市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又脏又乱的地方。” 棚户区。”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和黄浦江畔。 他说“城市是为人民而建的城市,人民的城市是为人民而建的”,明确阐述了城市建设和治理的价值。 2022年,“坚持人民城市由人民建设、人民城市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从住宅两居室到宿舍式双人间、四人间,在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经理之家,总书记仔细了解居住在这里的全市一线职工的生活状况,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动不已。

_记者手记格式_记者手记100字

老人护工、送货员、环卫工人、物业保安……他们是城市的劳动者和建设者,也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来自山东临沂的保安苏元宝希望以后能租更大的房子,带着孩子来上海,就近上学; 安徽苏州的小伙子吴涛也是一名​​保安,他想通过学习获得相关证书并获得加薪。 找个女朋友,在这里定居; 钱丽丽是家乡江苏盐城的一名养老院护士,她的愿望是努力工作,攒更多的钱供儿子买房……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很棒。

总书记深情地说:“我很高兴看到世界各地的建设者在这里生活、工作。这座城市不仅要有高度,还要有温度。我们的社会主义就是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农民工来了。”如果你为上海做出了贡献,你也是这座城市的主人。”

上海为何能称为“大上海”?

“海不畏水,故能成大; 山不畏土石,故能成其高。 上海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它能包容。”

习近平总书记为上海总结凝结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谦虚”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融入上海的血液之中。城市。

一致性是政治毅力的源泉,是以人为本的初心。

长江万里长,日夜奔流入海。 时间一举谱写了一部壮丽的东方史诗。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45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