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将大脑中内隐的思维外显出来呢?|华语教学

友情提示:此平台由华语教学出版社旗下一堂作文课创办,每天推送名师专栏、考试政策、学习资料、高分技巧、家长经验,成功关注,即可订阅。

图片[1]-我们怎样将大脑中内隐的思维外显出来呢?|华语教学-唐朝资源网

王春然:山东省聊城市实验中学一级教师。曾获东昌府区优秀青年教师、创新性班主任。山东聊城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聊城市作家协会会员、诗歌协会会员。

阅读理解是语文科的一个“老大难”,许多学生都有过“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努力,可是等到“收成时”却往往是“一身憔悴在风中”,不免一声长叹又一声长叹……

图片[2]-我们怎样将大脑中内隐的思维外显出来呢?|华语教学-唐朝资源网

大脑在解答阅读理解题时,使用的主要思维方式并不是记忆力而是思辨力。但是我们大脑中的思维方式是内隐的,是在大脑中自动完成的,因此我们许多时候都感到,无法像对待其他看得见摸得着“产品”一样,对其进行考量分析和研究,颇有束手无策的感觉。

那么,我们怎样将大脑中内隐的思维外显出来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需要借助怎样的工具才能实现呢?能让内隐思维外显的神奇工具就是“思维导图”!读书者阅读时经常使用“思维导图”,不仅仅能关照基本的文本内容,更能提取关键信息,进而明确各信息之间的主次、关联、层次、延伸等要素,从而更好地帮助阅读者理解文本把握文本。同时当使用者认真审视思维导图时,还能通过思维导图映照自己的思维,看出思维的长短处,进而进行修正补充,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下面举一个刚刚发生的实际例子,佐证下思维导图对于阅读理解的巨大作用(如不清楚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请您自行百度脑补下。)

九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科考完后,整个年级的学生们纷纷叫苦不迭,吐槽说他们遭遇了一篇“看不懂的”文章——张晓风的《魔季》。文章录入到下面,请大家读一读。

魔 季

张晓风

⑴我沿着革坡往山上走,春草已经长得很浓了。唉,春天老是这样的,一开头,总惯于把自己藏在峭寒和细雨的后面。等真正一揭了纱,却又谦逊地为我们延来了长夏。

图片[3]-我们怎样将大脑中内隐的思维外显出来呢?|华语教学-唐朝资源网

⑵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还有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我慢慢走着,绿在我里,我在绿里。

⑶那边,清澈的山涧流着一百条裙子思维导图不是词语,许多浅紫、嫩黄的花瓣上下飘浮,像什么呢?我似乎曾经想画过这样一张画——只是,我为什么如此想画呢?是不是因为我的心底也正流着这样一带涧水呢?

⑷我们已把窗外的世界遗忘得太久了,我们总喜欢过着四面混凝土的生活。我们久已不能想象那些溪畔草地上执竿的牧羊人,以及他们仅避风雨的帐棚。我们同样也久已不能想象那些在垄亩间荷锄的庄稼人,以及他们只足容膝的茅屋。我们不知道脚心触到青草时的恬适,我们不晓得鼻腔遇到花香时的兴奋。真的,我们是怎么会疾驰得那么厉害的!

⑸忽然,走来一个小女孩。如果不是我曾看过她,在这样薄雾未散尽、阳光诡谲闪烁的时分,我真要把她当作,一个小精灵呢!她慢慢地走着,好一个小山居者,连步履也都出奇地舒缓了。她有一种天生的属于山野的纯朴气质,使我不自已地。想逗她说几句话。

⑹ “你怎么不上学呢?凯凯。”

⑺ “老师说,今天不上学。”她慢条斯理地说,“老师说,今天是春天,不用上学。”

⑻啊,春天!噢!我想她说的该是春假,但这又是多么美的语误啊!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去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去速记风的演讲,又数骤云的变化。春天春天,春天来的时候我们真该学一学鸟儿,站在最高的枝柯上,抖开翅膀来,晒晒我们潮湿已久的羽毛。

⑼那小小的红衣山居者好奇地望着我,稍微带着一些打趣的神情。

⑽我想跟她说些话,却又不知道该讲些什么。终于没有说——我想所有我能教她的,大概春天都已经教过她了。

⑾慢慢地,她俯下身去,探手入溪。花瓣便从她的指间闲散地流开去,她的颊边忽然漾开一种奇异的微笑,简单的、欢欣的、却又是不可捉摸的笑。我又忍不住叫了她一声——我实在仍然怀疑她是笔记小说里的青衣小童。我轻轻地摸着她头上的蝴蝶结。

⑿ “凯凯。”

⒀ “嗯?”

⒁ “你在干什么?”

⒂ “我?”她踌躇了一下,茫然地说,“我没干什么呀!”

⒃多色的花瓣仍然在多声的涧水中淌过,在她肥肥白白的小手旁边乱旋。忽然,她把手一握,小拳头里握着几片花瓣。她高兴地站起身来,将花瓣往小红裙里一兜,便哼着不成腔的调儿走开了。

⒄我的心像是被什么击了一下,她是谁呢?是小凯凯吗?还是春花的精灵呢?抑或,是多年前那个我自己的重现呢?在江南的那个环山的小城里,不也住过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吗?在春天的时候她不是也爱坐在矮矮的断墙上,望着远远的蓝天而沉思吗?她不是也爱去采花吗?爬在树上,弄得满头满脸的都是乱扑扑的桃花瓣儿。等回到家,又总被母亲从衣领里抖出一大把柔柔嫩嫩的粉红。啊,那个孩子呢?那个躺在小溪边打滚,直揉得小裙子上全是草汁的孩子呢?她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⒅啊,春天多叫入迷惘啊!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负责管理这最初的一季呢?他想来应该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家了,当他的神笔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了一方小小的音乐匣子。他把光与色给了世界,把爱与笑给了人类。啊,春天,这样的魔季!(选自《张晓风自选集》,有删改)

这篇文字读来确实有些迷茫,让人产生各种信息互相交错杂糅的感觉,好像表达的即是这个意思又是那个意思,傻傻分不清楚搞不明白。聪明的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呢?

如果您读后也感觉朦朦胧胧,说也说不清楚,那咱们就借助一下思维导图吧,通过它咱们就能很清晰地读懂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了。

各位看官,嘘……别吵吵……安静一百条裙子思维导图不是词语,安静!小二……上图!

得嘞,各位您上眼瞧喽,新鲜的图来啦……

图片[4]-我们怎样将大脑中内隐的思维外显出来呢?|华语教学-唐朝资源网

通过此图我们就能很清晰地看到,选文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踏青,二是在踏青时遇到小女孩。在这两个部分中,共同的都是作者由眼前所见,引起所思所想。通观导图,所见只是次要部分,所思所想则是文本主要的部分。通过踏春,春天给予作者许多遐思,既有看见满山绿意时想起的惆怅感,如我们遗忘窗外的世界太久了。又有遇见小女孩后联想到童年的自己,联想到自然是最好的课堂,联想到母爱……如此种种繁多的情绪分别从不同的所见中咕咕流淌出来,感染者作者……因此作者称春天为“魔季”。

你看原本我们无法考量和整理的内隐思维,如今就变得可视化了,许多环节就能够一目了然了。同时在我们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也逐步梳理清楚了自己的思维,搞懂了文章的各个层次,也迅速抓住了文本的核心。

接下来咱们再看考题部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60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