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及现状分析

艺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一、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 艺术设计是一项社会性和科学性的创造性活动。艺术设计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审美素养,还涉及人文、历史、社会等方面的拓展教育。艺术设计教育是以解决社会诸多设计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的教育。因此,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用,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和用品的设计需求逐渐增加,对设计师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随着设计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不仅在艺术类院校全面开展,在综合类院校、师范类院校等普通高校也得到了全面发展。据统计,2010年,我国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近100所。仅黑龙江省就有25所具有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性高等院校。 2012年新的国家本科专业目录将艺术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门类,将设计作为一级学科,这也为设计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然而,随着我国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数量增多,其庞大的招生规模与社会需求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高校和社会面临的困境。同时,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也成为高校在庞大招生规模下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寻找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大多是按照传统艺术教育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进行的。目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分为造型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设计三个部分。但是,这三个部分是自成一体的,缺乏联系和联系。此外,承担基础造型教学的教师大多来自艺术专业,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教学陷入了重临摹、重技法的死板、死板的教学方法。学生专业基础薄弱,综合创新能力不强。基于以上问题,迫切需要进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能力和方法的需求。质量要求的新变化。 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和设计实践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设计的商业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结果。就目前我国艺术设计产业和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而言,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两个关键环节:一是从产业发展前景看,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带动下,商业艺术设计成果的价值转化;其次,在艺术设计教学的基础上,学生的设计训练与实践之间的顺畅衔接,以及由此产生的设计成果的文化和商业价值转化。

以上两个环节在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基础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设计成果社会价值转化的平台。鉴于以上两个关键环节,目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两个问题:1.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来看,迫切需要具有深厚文化素养和广阔艺术视野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和产业化发展脱节。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独特创意为驱动的领域。它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通常包括表演艺术、影视、出版、艺术和古董市场、音乐、建筑、广告、数字娱乐、计算机软件开发、动画制作、时尚和产品设计等行业[1]。这与艺术设计专业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市场为导向的行业特点相吻合。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是繁荣文化创意产业的有力保障。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起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完整、系统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无法与市场接轨。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一直在开展“大众化”教育,培养目标过于宽泛笼统,缺乏对专业领域相关职业岗位的具体分析。其学科体系、学科属性、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相对滞后,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与其他学科类似,不体现艺术设计专业的规律和特点。

这些因素不利于将优秀的设计人才引进文化创意产业[2]。另外,我国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对文化创意产业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有待深入,尤其是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有待提高。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急需设计人才。与日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2005年至2011年期间,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人才非常稀缺。针对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脱节的现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模式。自1998年英国政府正式提出“创意经济”概念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建立以文化创意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世界呈现出文化创意产业风起云涌的景象[3]。支撑行业发展的专业学科逐渐受到重视,学科建设趋于完善。其中,艺术设计专业是支撑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专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世界知名高等艺术设计院校对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开创性的调整,以设计研发和成果转化为重点,走发展以创意产业为平台,逐步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实现设计专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机结合。以游戏产业为例,2012年有美国著名大学100多所大学开设了游戏专业,日韩几乎所有大学都开设了该专业。

韩国还建立了100多家政府支持的专业游戏研究机构。以游戏产业为主导的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艺术设计人才资源和强大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持。 2.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来看,我国高校普遍存在教学成果无法转化为艺术设计专业的问题。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扩招后,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如何成功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一直是高校面临的严峻挑战。 目前,在我国普通高校艺术与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等问题,学生缺乏竞争力、独立工作能力、文化底蕴不深,缺乏适应社会、文化、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能力。跟风能力。这也是制约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导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缓慢。因此,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目标,迫切需要构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双向突破。创意产业。 三、构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文化创意产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有利于教学成果转化,另一方面是在教学实践中发展产业平台。建设[4]。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使培养目标与产业发展需求直接对应。

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并重的基础上,突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制定每个目标的评价标准,用细化的评价指标规范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也就是说,每个培养目标都遵循相应的课程考核指标,以突破“大众化”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宽泛的瓶颈。 2.创造符合文创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教学方式。针对目前教师教授理论知识过多,学生实践内容过少的现状,结合“案例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入专项实践教学,提高比例课堂内外的设计实践。在项目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现状,创设“文化专法”教学,要求学生针对实际项目分析提炼文化内涵。 3.构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基础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建立以理论培养模式和能力培养模式共同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由实践项目研究、专项项目实践、创新项目研发等组成,与创意文化产业对接的课程结构体系。通过实践项目研究,学生可以掌握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专题项目的实践,突出学生专业兴趣和发展方向的培养。通过创新项目的研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潜力,从而在技能型培养的基础上,挖掘研究型转化空间,拓展灵活的培养空间。设计能力。 4.建立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平台。

以工作室为媒介,对外通过实际设计项目招标以市场为导向的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符合文创产业;对内通过设计项目教学,形成装饰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动漫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领域“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试验区研究搭建了文化创业产业人才输出平台。同时,按照专业类别设立工作室。在工作室,实行学分制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有限的研究实践项目和研究方向内自主选择课程,构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使学生不仅能学习深入,也全面。多学科知识,全面发展。 四、案例与经验总结 本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农艺设计工作室为教学实践平台。在研究过程中,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唐渤海州上京龙泉府遗址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哈尔滨方正稻作博物馆的陈列设计、马永顺纪念馆的建筑和陈列设计、伊春铁力观光塔,日寇在华设计。虎头炮台遗址博物馆展览改造设计等5个项目。在项目实际运作过程中,艺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在2007级二班1、,景观设计专业在2008级一班,2009级二班1、, 2010级1班,广告设计专业在2008级1班。2009级2班平面设计专业部分学生参加了本项目的设计实践。随着项目的整体运作,学生经历了前期调研→实地考察→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效果图设计→现场施工等完整的设计流程。

通过工作室的实际设计项目运作,课堂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随着项目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方案设计进入施工现场。在设计实践中,学生体验设计成果的商业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转化过程。工作室试点教学经验如下:1.将实践项目引入课堂,将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在课堂理论教学部分,将理论与项目相关调查分析相结合,有针对性、系统性地讨论相关专业内容。在实践教学部分,深化实践教学与具体项目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外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比重。例如,在车间、商场、建筑工地、印刷厂等设置教室,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技能。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方向、构建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知识体系。 2.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融入到设计项目的实践中,在实践中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项目前期文化背景的分析,以及总结阶段对设计内涵的提炼、概括和总结,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例如,通过唐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博物馆展览设计的设计实践,学生对唐代文化和渤海东北支部229年的文化兴衰历史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中国的文化和设计形式语言有深刻的理解。在转型过程中,实现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3.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实现教学内容的动态发展和更新。通过工作室的实际项目教学,实现设计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并通过实际项目的具体操作,将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沿信息引入到项目实践和教学中。它体现了研究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方法的前沿性、思维方式的创新性、设计实践的动态性,使设计跟随实践的动态性,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综上所述,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背景下,重构现有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文化创意产业有机融合,解决教学与设计实践的分离。实际问题。通过工作室实践设计项目的实践教学和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使实践设计项目的成果与科学以科研项目为教学内容。部分,并通过成果汇报、讲座等方式,及时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使教学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解决了课程衔接不严、知识链不系统等问题。以前的教学系统。同时,在新课程结构体系建设中,通过引入文化专题讲座,以文化专题形式进行设计培训,在实际设计项目中分析提炼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质量可以提高。同时,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平台的基础上,转化学生的设计成果,一方面拓宽了艺术视野,另一方面,他们提高了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人才。储备,实现艺术设计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共同发展的双赢。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实验改革仅基于一所大学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研究过程中的普遍经验需要进一步提炼和总结,经验的推广需要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扩大。 .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8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