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区:春天和初夏旅行和聚餐都因疫情被取消

在这单调的春夏初夏

受疫情影响,旅游团和晚宴暂时取消

去郊区,去户外,做城里人

最终的物质和精神目的地

在北京市朝阳区和顺义区之间,有一条河流贯穿其中,名叫温榆河。近两年,河岸被草坪和绿道覆盖,环境得到整治。今年立春以来,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温榆河两岸的帐篷就像蘑菇一样支起,绵延数公里。市民帮助老人、小孩和狗在河边度假。江边满是紫色的二月兰,即将进港的飞机低飞,在江面上投下倒影。清明假期,家住北京的歌手王晓坤在抖音上热心推荐这里,“人多的地方不要去,路边就行”,伸手抱住空气,“真的舒服,真的舒服……”

东三环上的亮马河已成为北京的塞纳河,半个城市的年轻人聚集于此;而东五环外的温榆河就是北京的上野公园,一家人聚会的地方。

5月,北京暂时取消堂食,来河边野餐的人多了。很多人连帐篷都不带,只用天幕撑一个下午。比较简练的人在和庚路边架起简易炉子烤肉,或者坐在野餐垫上吃熟食。当精致野营、风情野营或野奢野营在各个城市猖獗时,温榆河边野营野餐,既不精致,也不格调,也不奢侈,只触及“野”二字。这里的主流帐篷是迪卡侬包子形的快开篷,每顶三四百元。烤肉架生锈斑驳。没有人拿着相机拍美照,也没有人用手机直播。人们只是聚集在河边,只是因为无处可去。

在这个单调的春夏初夏,旅游和晚宴因疫情而暂时取消。去郊区,去户外,成为都市人的物质和精神归宿。

作为旅行的另一种选择,那些传统的户外运动正在城市周边的山区和田野中兴起,从爱好者扩展到普通市民。徒步、登山、骑行、攀岩、钓鱼、探险……还有露营野餐,有多少“小白”从未接触过户外。他们在今年春夏采购装备,穿上运动装,进城就近进城。荒野。

2022年4月16日,糖粉自行车俱乐部在北京雁栖镇骑行。图/雪玲

“如果你现在不骑,你要等到什么时候”

5月下旬,黄国松骑着自行车沿着昌平磁北峪线,绕着十三陵水库。此行主要目的是练习攀登,100公里路线下山,痛到“绝望”。这是他第一次攀岩,一个月前才开始骑行。他不喜欢骑自行车。

图片[1]-北京朝阳区:春天和初夏旅行和聚餐都因疫情被取消-唐朝资源网

对他来说,骑自行车只是健身的替代品。 5月,健身房因防疫关闭。为了填补空闲时间,保持锻炼,他进入了骑行的坑。他的车是几年前朋友留给他的二手车,3000多元的入门级美利达公路车,全黑。

黄国松喜欢城市夜骑。他晚上 9:00 出门。并在市区骑行两个小时,行程40至50公里。有时从北边的鸟巢骑车到南四环,然后沿着中轴线往回走;有时骑车到西边的新首钢大桥,俯瞰冰雪跳台;有时我会在东城的小巷里转一圈。他从没在北京见过如此不正常的夜晚。王府井、三里屯等繁华商圈的灯光昏暗,但商场前的广场却很热闹,像一场运动会,打网球、羽毛球、跳绳、轮滑、陆冲板。每个人都在流汗。三里屯太古里广场上,人们穿着宽松的运动装。 “不像以前,一群大叔举着相机在街上拍照,现在的风景完全不一样了。”

4 月以后,自行车在北京开始流行起来。那个月,由于上海疫情的静态管理,无法做到的抑郁症通过网络传播; 5月,北京越来越多的社区被封锁。商场关门、演出取消、公园关门、游乐场关门、堂食停课、学校停课……户外活动成为不得已的手段。清明节黄国松开车去郊外转山的时候,山里人不多。如果他在 5 月再去,自行车道几乎塞满了车流。妙峰山、戒台寺、潭王路、黑山寨等100公里内的路线上,有很多兴奋的“小白”。

这个春天,自行车圈里有一种“现在不骑,等什么时候”的感觉。我担心我随时可能被封号,所以我趁着能出去的时候赶紧骑自行车。北京自行车爱好者林浩南今年4月的骑行里程近1700公里,攀爬10000多米,均创下七年骑行历史新高。 4月后,自行车组织停止召集集体活动,坚持上路的骑手要么单独出行,要么以两三人的小团体出行。林浩南说,当两个骑自行车的人见面时,他们会互相出示核酸证明,证明是阴性的。 “如果你现在不骑,可能两天就突然骑不上了,强烈的未知感和无力感在催促你出去。”他说。

2020年10月,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亚丁风景区五色海岭海拔4700米。摄影/闫浩白

阅读和骑车是林浩南的两大爱好。在这个特殊时期,两者都有着特殊的意义。他认为阅读是一种内心的放逐,而骑自行车是一种外向的抵抗,后者更容易受到环境威胁的影响。所以,对于他来说,在这个时间点,骑行的优先级高于阅读。

四月,在房山骑“六石-洪景”线的当晚,他和同伴在漆黑的山路上,借着车灯,爬松树岭回城。当他停在路边休息时,他的同伴突然让他抬起头来。 “你见过北斗七星吗?”同伴问道。他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这位同伴在路上偶遇,强烈吸引他一起去鸿景路。在林的计划中,“六石-红井”本应是两天的行程,他加入了这个疯狂的任务。 “那天旅途中,他一直在说他所经过的村庄的历史变迁,太行山和燕山的面貌有多么不同……”林浩南回忆道,“重要的不仅仅是有趣的地方。路上遇到的人,以及它所带来的强烈寓意:保持乐观,保持好奇,不要让生活的疲惫和荒诞压倒你,至少能抵抗得更久。”

越来越多的日常活动被归类为“非必要”,城外的户外活动作为旅行、聚会、聚餐和婴儿散步的替代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必要。

“我觉得户外会越来越热,还有太多的玩法还没有开发出来,比如徒步、登山、露营、骑行、越野跑、冲浪、潜水、帆船、桨板、皮划艇、攀岩、爬山、滑雪、钓鱼、高尔夫、骑马……”说到这个“广口”时,李轩刚拆开新到货的鱼竿,放在了商店的货架上。詹姆斯的户外生活他创办的户外品牌店位于北京顺义天竺自贸区,紧邻首都国际机场,主营野营装备,现已扩展到徒步、钓鱼等品类。6月1日下午,内一个小时,四组朋友来到店里看设备。

林红也是朋友介绍的。当天下午三点多,她带着父母和儿子来到李轩的店里。他们的家人今年开始购买露营装备。他们已经买了一个“一室一厅”的帐篷、两张床垫、折叠桌椅和炉灶。等等,花了近万元,这次我想找几把舒服点的椅子。这些东西几乎装满了她的 SUV,但她还是想买一台车载冰箱。

疫情后,她经常和朋友在郊外聚会,她称之为“荒野聚会”,有时在朋友郊外的院子里举行篝火晚会。第一次买设备的时候,她随便点了一些。后来在朋友的专业指导下,她换上了全套国际知名户外品牌,一张800元的桌子换成了1800元的。她觉得,疫情过后,露营不会停止,设备还会继续使用。 “我们没有在郊区买房,这些设备相当于在郊区拥有一间卧室和一间客厅,仔细想想,还是挺划算的。”她笑着说。

图片[2]-北京朝阳区:春天和初夏旅行和聚餐都因疫情被取消-唐朝资源网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产家庭,夫妻俩都是大学老师,有定期出国旅游的习惯。日益繁荣的经济形势带来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当疫情打乱了这一切,打乱了出行计划,郊区的户外活动几乎成了中产阶级生活的标配。

“表面上是露营和烧烤,但背后是家人朋友周末团聚的精神需求。同样,户外运动也体现了每个人探索世界的需求。”李玄总结道,“这些需求没有暂停。站着。”

户外活动的原因:自由、孤独和互动

5月17日,张庆阳登上了人生第一座雪山——云南哈巴雪山,海拔5396米。她今年37岁,居住在深圳,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高级人力资源管理职务,同时也是一名9岁男孩的妈妈。那天天气极其恶劣,导游说这种情况很少见,但她还是决定试一试。前两次雪山之行,她都在海拔5000米以下停下,这次她必须突破极限。

2022年5月,张庆阳在云南哈巴雪山装备攀登。这是她开始攀登三年来第一次登顶。图/受访者提供

最后几百米,队友接连下撤,决定性因素是手套。他们的手套湿漉漉的,结冰了,如果再继续下去,他们的手就会冻僵。除了标准的一厚一薄两副手套外,张清扬还多带了一副厚手套,终于将她护送到了顶峰。一行五人中,只有她一人来到了刻有“5396米”的木牌前。

在她的几次攀登中,她不幸遇到了恶劣的天气。她从来没有在雪山之巅见过传说中的“一千年一眼”美景。但即使是白雪覆盖的天空和雾气锁住了群山,在她眼里,这已经是值得一游的奇观了。

张庆阳有三年的户外经验。 2019年5月,她跟随领队第一次踏上了雪山。当她爬到4800米的高度时,突然起风了,另一队的人滑倒了。领队决定以同样的方式下山。未完成的哈巴雪山登顶是她户外事业的起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的户外生涯始于疫情的两年。每周五一、11月和夏季,她在户外,攀登四姑娘山第二峰,完成环青海湖骑行和岩线徒步。 ,走在梅里北坡。 “每次从户外回来​​,我都觉得自己又迭代了一次。”户外是她为自己找到的一种获得内在能量的新方式,“尤其像这次疫情,突然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普遍感到焦虑。你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登山给了我这种动力。”

2021年10月,张庆阳在梅里雪山北坡徒步。摄/张庆阳

攀岩是最经典的户外运动之一。在18世纪的欧洲,登山、穿越和徒步旅行因探险和科学考察开辟了现代户外运动。 1956年,中国组建了国家登山队,以国家使命攻打珠峰。然而,私人登山队的出现晚于1980年代,而中国的私人户外运动也只有30多年的历史。

图片[3]-北京朝阳区:春天和初夏旅行和聚餐都因疫情被取消-唐朝资源网

在深圳,登山正在成为一项大众运动。深圳周边没有海拔1000米的高山,但疫情发生后,深圳市登山与户外运动协会将周边十座山峰打包成“深圳十峰”的概念,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登山热潮。超过33万人在小程序中查看了石峰。深圳第十峰上还有一个吸睛的童子军。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去爬山,还有一些公司专门为孩子组织登山活动。 “双减”后,山上成了孩子们的新去处。张庆阳9岁的儿子已经登顶十峰。以前分开补课的小伙伴们现在经常在山上碰头。

受疫情激发的户外运动浪潮并非纯粹出于对自然的突然狂热,而首先是出于对行动自由的珍惜和对社会需求的压抑。疫情过后,人们突然发现城市生活的脆弱与狭隘,而广袤的荒野却蕴含着自由与活力。

2020年之前,张庆阳经常出国旅游。她觉得旅行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把看到的风景内化到记忆中;而户外运动则是“由内而外”。身体上的挣扎和内心的对话,这两者对她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海外旅游停滞不前的几年里,远离城市的户外运动实际上成为了旅游的替代品。她说,东西丢了,才会发现它的价值,所以现在有机会出去,她会很珍惜。

对于骑行新手黄国松来说,骑行不仅是健身的替代品,更是出行的替代品。他是个重度旅游爱好者,周末很少在北京逗留。疫情结束后,他花4999元购买了航空公司专门开发的“随心所欲”套票,随时抢票出门。半年时间,他30到40次跨省旅行,飞越中国大部分地区。这六个月来,他一直没能留在北京,但心里却“一直想出去”。骑马只是他无事可做的最后手段。

疫情让生活陷入了不确定的暂时状态,出门的小事变得重要甚至奢侈。这一刻,户外运动所带来的自由感被大大放大了。

“大多数人都住在城市的狭小空间里,当你骑过六环,你会看到一个不像北京的北京。你面前的路是无限延伸的,一瞬间自由”林浩南说,晚上骑马回到高楼和红绿灯的世界时,对比感非常强烈,仿佛刚刚完成了一次旅行。他最初爱上了骑自行车作为一种快速逃离日常生活的方式。他是一名互联网公司信息编辑,每天工作8小时,经常上夜班。只要踏上公路车,行驶50公里,就可以到达一片开阔而陌生的区域。与其他运动相比,骑行只需要一辆车和一个好天气,这是一种非常自由的精神。在接触自行车之前,林浩南的爱好是登山。他认为骑行和登山都有各自的运动点。骑自行车可以比登山走得更快更远。与自驾相比,骑行是一种以肉身进入自然,全方位接收自然信息的方式。

2022年6月,我在北京密云水库白河峡骑行,气温33度。摄影/闫浩白

“身处峡谷之中,哪怕只是片刻,都能感受到人类有限的感知和善变的假设。世纪、生命、年龄、春秋、昼夜、心跳,这些熟悉的时间标记消失了在这里。痕迹。”英国作家罗伯特麦克法兰曾在不列颠群岛寻找荒野,在《荒野》中描述了置身荒野的感觉。他接着写道:“峡谷外的商店、大学和交通繁忙的世界似乎已不复存在,甚至我的家人、我的家乡和我的果园都被抛在了后面。”

自由的另一面是孤独。无论是在雪山还是旷野,户外运动往往是一件孤独的事情。张庆阳说,就像一场苦行,只能自言自语,感受克服困难中的内心变化。为什么喜欢单人运动?她觉得户外真的让她感觉更强壮了。 “这种力量是真实可见的,不是鸡汤。当你以充分的准备和坚定的意志力实现看似不可能的目标时,那种力量是非常真实的。”作为互联网巨头的中层负责人,这几年的工作并没有无忧无虑,需要内心能量的支持。

其他人则完全相反,外出的动机之一就是社交。

十多年来,年轻人的社交娱乐经历了多次迭代。最开始,是势不可挡的“吃+唱K”;后来,棋盘游戏、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室内活动取代了KTV;现在,由于疫情和社交网络,户外运动变得流行起来。北京徒步俱乐部的负责人徐思鹏有一个清晰的感觉:“这两年加入的徒步旅行者,很多都是来自小红书。”社交网络使一些户外运动成为一种社交货币。越来越熟悉网络社交的年轻人,其实也逐渐失去了线下交友的渠道,户外运动成为一种新潮的补偿。北京糖粉骑马会创始人雪玲自豪地表示,糖粉会已经组建了八对情侣。

危险不容忽视

今年5月28日,一段妙峰山深夜飙车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夜里,两辆改装车在狭窄的山路上追逐,引擎的声音响亮。视频在网上疯传五小时后,北京门头沟警方控制了两名嫌疑人。这一段妙峰山路在北京颇有名气。是摩托车和自行车骑行圈的经典路线,也是天然的等级尺度。

妙峰山有21公里的上坡路段。如果在60分钟之内爬上斜坡,你就被认为是神级;如果需要大约 60 到 90 分钟,则认为是大师级;如果超过 90 分钟,则视为平均水平。 2014年第四届北京职业公路自行车巡回赛,国际自行车联盟将妙峰山难度定为“hc”,为世界最高难度级别。山一样的状态。骑手根据妙峰山腰段的成绩确定自己的排名。骑手团在发布招聘启事的时候,会标明是“休闲局”还是“大神局”——“休闲局”往往是针对社交休闲的,而“大游戏”则意味着这是以赛跑为目的的绝招,会很惨。

这些户外运动大部分是由各种运动的俱乐部发起的。北京的户外运动主要由民间组织组织,每天在北京郊区举行;而官方部门会组织更大规模的活动,通常是喜庆的。

疫情过后,北京徒步者俱乐部的微信群扩大了五六个,增加了两三千名会员,增长速度翻了一番。 “出城没办法,来徒步的人那么多。”北京远足俱乐部负责人徐思鹏表示,北京至少有100多家各类远足俱乐部和组织,而北京远足俱乐部群成员近万人。 , 是较大的一个。北京糖粉自行车俱乐部创始人雪玲说,北京至少有几十家大型自行车俱乐部,会员从三到五百不等。团队每天都在成长,难以计数。

户外运动很危险,组织者总是处于危险之中。雪玲说,自行车活动的准备工作非常繁琐。需要掌握路线情况和交通信息,预测天气变化,了解每个参与者的体能、经历和近期身体状况。 “安全永远是第一要务。一个。”北京徒步者俱乐部每次都会为参加者购买高额意外险。

周末前,北京徒步者俱乐部发布了一个招募几条徒步路线的小程序。每条路线的上限为 50 人,由领导带领,前往郊区。他们设计了强度公式,代入里程、爬升、路况、重量等数据,计算出线路的运动强度,从​​而确定休闲、初级、中级、高强度等级,分类招募徒步旅行者。近期,他们规划了一条名为“太行之巅”的高强度线路,连接北京郊区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点,全长140公里。

2022年6月12日,北京徒步者俱乐部组织了一场花家窑子长城徒步活动。图片/北京徒步者俱乐部

新人突然涌入户外运动圈,让资深户外运动爱好者对安全问题百感交集。

越来越多的户外爱好者热衷于拍照和打卡。那些带有滤镜的照片和视频将“小白”吸引到荒野和危险的边缘。去年,在深圳七娘山,一名登山者为了拍照从100多米深的悬崖上掉了下来。救援队搜寻了两天才找到尸体。深圳市登山与户外运动协会高级户外教练谢晓军当时是救援队成员。他讨厌以拍照为目的登山。 “照片向你展示了最美的一面,但它并没有告诉你为了拍照要经历什么危险,有多少人摔倒。”仅他的救援队一年就派出三四次。十次。

谢晓军说,大多数登山事故都是人为无知造成的。 “爬山不仅仅是两只脚走路,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希望每个人都能有这个意识。”他一再强调。去年6月,他率队攀登广州从化黄茶园山。风雨交加,气温骤降。好在他提醒队友出发前带上羽绒服,以免体温过低。 “没有人能想到六月在广东穿羽绒服吧?”每次爬山,他都会带上一件薄羽绒服,还有雨伞、头灯、手电筒。这些小工具可以挽救生命。

谢晓军提醒,至少要四个人一组,两个人一起去,不能一个人。 “比如,一个很简单的情况:你的脚扭伤了,没有信号,你该怎么办?如果有人陪你,就没有问题了。”他建议登山者应该接受专业训练。许多攀登多年的人缺乏必要的条件。知识,没有遇到危险的情况只是运气,“但你总不能这么幸运吧?”

骑车的危险在于速度,速度的快感和危险只有一线之隔。无论是在空旷的山路上,还是在拥挤的城市,危险都伴随着它。在山区的斜坡上,资深骑手会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奔跑。北京环路上汽车的最高限速为每小时80公里。谨慎的新手也将达到每小时 30 至 40 公里的速度。北京糖粉自行车俱乐部创始人雪玲看到两名车手在山路上高速相撞。幸运的是,他戴着头盔,只造成了轻微的脑震荡。像他这样的前辈,只能以每小时30到40公里的速度骑行,但他见过胆大的新手飞得如此之快,吓得魂不附体。

在城市,骑自行车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复杂。 2017年,雪凌在骑行时,前面的共享单车骑手突然在马路中间下车,然后大车向左倒车,雪凌左后血压飙升,瞬间踩下刹车下一秒,他已经趴在地上,左臂的骨头碎成了三块。半年康复期间,他采用运动员的运动康复方式,每天痛苦地伸直双臂,撕开新长出的组织,避免“长死”。就像用刀割自己一样,每天一次,他的手臂在康复后能够完全展开。 “鬼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他痛苦地回忆道,“所以我不想让任何人再经历一次。”

康复后,他开办了一家自行车俱乐部,希望利用自己的经验来教导新手安全知识。人们倾向于将变速自行车与共享单车或普通自行车骑行划等号,但并不相同。变速自行车的危险性远高于普通自行车。 “如果你不形成肌肉记忆,你将无法在加速时及时操作,否则就会崩溃。要么翻车。”而城市道路规划并没有全部考虑到骑行的需求,为休闲而建的绿道常常让自行车不碍事。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淼几年来与主管部门沟通之前发现当时的共识是绿道只为步行和休闲服务,近两年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比如北京朝阳区正在建设一条贯穿园区的138公里绿道,可以国家部委最近出台的8万公里绿道政策,当然有骑自行车过公园的说法。需要更多的部委来支持,”杨新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每一项户外运动都有风险,即使是看似随意的露营也有可能着火、一氧化碳中毒、潮湿、洪水等。玩家蜂拥而至,但在有效管理尚未覆盖的情况下,正是需要警惕的高风险时期。

2019年7月,我在印度尼西亚的林贾尼山露营了2天1夜,凌晨3点起床,冲到海拔3200米的火山口顶部。摄影/闫浩白

做好充分准备,尽你所能,循序渐进。新手应该按照这条路参加户外运动。虽然对装备有着深厚的迷恋,但李玄并不提倡做“装备党”。他对户外初学者的建议是:先出去,从野餐开始。就像温榆河上的“十项全能式”露营者,在长安街,也有人相约扫共享单车,晚上骑车,同样开心。

李轩觉得现在的户外文化还是有明显的模仿痕迹。 “其实蛇皮包可以野餐,不用在意别人怎么想,自由自在,回归本源,不要轻易被那些照片‘勾引’。”

如今,户外文化由从西方引进的几项运动构成。要知道,那些主流的户外运动休闲方式的诞生,直接关系到当时的自然环境、社会发展乃至精神面貌。欧洲的户外运动是冒险精神的外化。在美国露营是由房车的普及直接推动的。日本人对帐篷的亲近,与他们为应对频繁发生的灾难而练习的生存技能是一脉相承的。

户外是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在中国传统中,它也可以追溯到与山水的自然亲近。文旅专家、审美内阁创始人莫克丽有一个模糊的期待,或许中国也能发展出更贴近我们的户外方式,比如采摘、打工等,她笑着说,“因为我们来了来自农耕社会,工会让我们感到亲切和安全。”

(应受访者要求,林红为化名)

发表于2022.6.第27期第1049期《中国新闻周刊》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43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