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两基”,义务教育“重中之重”地位更加凸显(图)

“20.70,000 所学校,1.58 亿学生和 1057 万教师。” 在21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报告了这一串数字,指出了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规模。

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如何满足人民从“学”到“学”的美好期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义务教育认真践行为党为国育人的崇高使命,把均衡发展作为战略任务,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工作重点,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围绕人民群众燃眉之急,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改革创新2012年至2021年,我国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仅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全县基本均衡发展,成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吕玉刚总结道。

夯实“两基”,义务教育“重中之重”地位更加突出

2011年,我国全面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两基”)。在此背景下,201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到2020年,全国95%的县(市、区)实现基本均衡。 ”。

“因为当时条件有限,很多地方的‘两基’基础很薄弱,反弹压力很大。” 教育部教育监督局局长田祖印指出。

为切实巩固“两基”成果,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脱贫攻坚重大政治任务,着力保障义务教育,健全控制辍学、保障联控、联防联控长效机制。保障,加强跨部门数据比对和精准测绘。督促重点领域,做好学生返校劝导工作,确保辍学学生能找到、能说服、能留住。

十年来,“两基”建设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义务教育“重中之重”地位进一步凸显:

2012年至2021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由99.85%进一步提高至99.9%,初中生毛入学率保持不变100%以上,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率从 91.8% 提高到 95.4%;

2021年,已进入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辍学实现动态出清。特别是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中西部贫困地区,在全面实现“两基”的基础上,普及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持续实施特殊教育促进计划,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受教育权利。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超过95%。2021年全国特殊教育学生92.0万,比2012年增加54.万,增长142.8%……

完善保障机制,不断改善经费、办学、师资条件

十年来,义务教育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协调发展方面不断完善保障机制。办学条件、办学条件、师资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

坚持政府组织义务教育,逐步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2015年,在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与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相结合的基础上,国家建立了以农村为主体的城乡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图片[1]-巩固“两基”,义务教育“重中之重”地位更加凸显(图)-唐朝资源网

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基本得到应有的帮助,对建卡、低保、特困、孤残、孤残的学生给予优先考虑。”卢玉刚告诉记者。

重大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通过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条件”等重大工程,中央累计投入超过4000亿元,带动地方投资超过1万亿元,重点解决“弱村、挤城”问题,减少城乡。学校条件的差异。

吕玉刚说,目前,义务教育办学基本条件明显改善,房屋危房、大店铺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尤其是中西部许多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实现了质的飞跃,“最好最安全的建筑在学校”。认可。

坚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工作。十年来,国家提高了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的人员编制标准,实行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近十年来,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数从909万人增加到1057万人,增加148万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从47.6% 到 77.7%;同时,完善师资培养和补充机制,通过“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和退休教师支持,建立教师交流和轮换制度;通过“国家培养计划”,累计培训校长教师超过1700万人次,大大提高了农村校长办学水平和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破解“择校热”,让录取机会更公平

十年来,义务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通过深化综合改革,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择校热”一直是社会长期的热点,也是长期阻碍教育平衡实现的“绊脚石”。

如何全面治理“择校热”顽症?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表示,有一个现实问题必须解决,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据李明新介绍,2011年,北京小学率先组建了全市首个由公办学校组成的教育集团,开始了集团化办学的有益探索。北京小学提出,集团化办学要体现“理念共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品牌建设”的办学宗旨。此后10年,学校的先进教育在北京西城、房山、大兴、通州、丰台等校区广泛传播。思想、管理理念和办学经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吸引了片中众多学生的“回归”,极大抑制了“择校热”的持续升温。

李明新告诉记者,以北京小学天宁寺分院为例,原来天宁寺周边的北京户籍孩子大部分都是选择上学的。一年级只能招2到3个班,而且大部分是非北京户口的流动人口。人员子女。2014年入团后,当年一大批当地户籍儿童返校,达到6个班。现在它每年已经达到14个新的一年级课程。目前,学校规模已从入团前的450人发展到2300余人。天宁寺周边的家长不再靠关系选校,而是高高兴兴地把孩子送到北京小学天宁寺分院。

在山东,加强教育、扩大优秀学校的行动方兴未艾。“以优质学校为龙头,建立1926个校际、城乡、区域教育团体和联盟,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062所,实现党建、管理、教研、课程、资源、师资、评价等综合改革,共建共享,百姓家门口的学校越来越好,‘择校’问题得到很大缓解。” 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冯继康说。

“要以均衡的方式实现教育公平,不仅要注重机会的公平,更要注重过程的公平。” 李明信说道。

十年来,为让孩子们有更公平的入学机会,义务教育招生改革不断深化。免就近招生和“招民”政策全面落实。全面规范“收费”等非法招生行为,“择校热”大减,录取机会更加公平;完善“两主体、两包容、居留许可为主”。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子女进城比例达到公办学校90.9%,享受民办学校政府购买学位服务…

(本报记者唐倩儿)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81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