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方舱”开舱78天后迎来休整时光(组图)

图片[1]-“亲子方舱”开舱78天后迎来休整时光(组图)-唐朝资源网

在“亲子小屋”,孩子们与大白合影留念。上海儿童中心供图

6月14日,位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的“亲子方舱”在最后一批亲子家庭被送走后正式关闭。来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以下简称“上海儿童中心”)的65名医护人员终于在“家长会”开班78天后迎来了休息时间-儿童小屋”。 中青报、中青报记者在暖一广场直播间采访了被押送隔离在收容所的医护人员和家长。

“我每天都和各种各样的孩子打交道,我会回应每一个请求和电话。”上海市儿童中心团委书记、心胸外科医生胡仁杰告诉记者,“亲子方舱”的护士台可能是整个方舱医院中最好的。忙,每隔一两分钟就有一个小孩过来找大白看画美不美,还小心翼翼地向大白要小饼干和糖果吃。 “气氛融洽,彼此皆大欢喜。”胡仁杰说。

“孩子一开始发烧,但我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我必须去船舱陪我。” 4月初,10岁男孩乐乐(化名)的母亲李女士陪孩子到上海儿科就诊。当时,孩子被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

4月4日在上海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护送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婴幼儿问题引发社会关注。上海市卫健委一级巡视员吴千宇表示,对于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监护人可以自愿申请,在充分了解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并签署承诺书后,监护人可以陪同。符合押运条件的家长要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标准佩戴口罩、分时用餐、不与孩子共用生活用品等防护措施,严格遵守通过各种管理系统。

女士。李告诉记者,陪宝宝去上海儿科中心时,她很着急。 “我找了好几位医生,不断向他们表达我愿意去方舱方舱医院的意愿。”收到承诺书后,李女士和儿子一起进入了“亲子小屋”。

“亲子收容所”是上海市儿童中心医疗队在本轮上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打造的“独创”亲子共同隔离观察治疗模式。它的出现,给许多处于疫情焦虑中的上海家庭带来了温暖。

3月29日,上海市儿科中心儿科医疗护理团队赴世博展览馆参加方舱医院医疗工作。 3月29日晚,他们开始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无症状轻症患者。最初设定为 4 到 18 岁。

由于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更多的身心呵护,医疗团队决定采用“亲子治疗”模式,即儿童可以由至少一名家长陪同进入舱内。

上海儿童中心医疗队也于4月4日晚从世博方舱医院转移到新的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床位更多,床位更大。这一次,上海儿童医院的医疗队中心获得上级批准,正式采用“集中亲子治疗”模式,明确“本病房允许家长陪同”。短短两天时间,“亲子舱”的近千张床位已被占满。

在这个方舱里,父母和孩子一起被观察和对待。上海儿童中心的医生负责孩子的治疗工作。他们与后来加入的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和湖北医疗队合作。 儿童入园年龄下限由4岁放宽至2岁。 4月4日至6月14日,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医疗队病房累计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2200余人。在800多个亲子家庭中,有7岁以下孩子的家庭占了一半以上。

“亲子小屋”充满温暖。

考虑到亲子收容所有近一半的学龄儿童,收容所开通了无线网络,医疗队还专门开辟了自习空间,并准备了必要的文具、简单的小课桌等。对于需要打印学习资料的孩子,医疗队随时提供“作业、试卷打印”服务。

对于幼儿,医疗队招募合适的玩具进行分发;对于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出现情绪问题的孩子,医疗队的心理医生会及时评估并提供心理辅导和家长教育。同时,鼓励孩子多出门,分发钙片,不仅可以促进骨骼发育,还有助于调节情绪。

4月以来,“亲子小屋”变成了“共享自习室”,孩子们都在努力学习。下课时,孩子们也会“闲逛”,互相问自己来自哪所学校,互相加微信;有些低年级的孩子也会向高年级的孩子提问。

小屋里的集体生活包括但不限于三五成群讨论作业、特定空间跳绳、踢毽子、拉“大白”聊天拍照……据“亲子舱”的护士朱萍介绍,舱内的孩子们与医护人员的关系十分密切。 “测体温时,他们会主动抬起额头;测核酸时,他们会张大嘴巴,这和我们的工作很配合。”

中青报、中青报记者注意到,“亲子收容所”在上海所有收容所中公布较晚,是上海唯一一个“不轮班”的收容所。从3月28日起一直值班休息。

胡仁杰在亲子舱参加了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举办的方舱党课,身着白衣给孩子们讲解新冠病毒是什么。讲课的同时,他还不得不和孩子们聊天,“他们最喜欢交流,他们会为自己做流量调整,在什么情况下感染病毒时会互相交流。”

“亲子小屋”的孩子们不错过一个节日。

“5月4日”青年节期间,胡仁杰组织年轻医务人员和舱内孩子们观看各种学习视频,学习总书记讲话。每个人都给未来的自己、家人和朋友写了一封信。一封说明您当前情况和未来计划的信。

端午节,他们吃了社会各界捐赠的爱心粽子。

6月1日儿童节,在团崇明区委、崇明石榴籽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胡仁杰为当时在小屋的60名儿童每人买了一块蛋糕。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给医护人员递上小纸条,他们的搞笑彩蛋和棒棒糖也在“6月1日”准时送达。

“这种经历,无论是对于我们的医务人员,还是对于那些孩子和他们的父母,都可能是千载难逢的经历。我们不能给自己和孩子留下遗憾。”胡仁杰说。

点击进入主题:

聚焦上海新冠疫情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8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