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不开自主研发的种子“芯片”和万千深扎的农民

南方网讯 穗米香,地金。目前,全国夏粮收割工作如火如荼。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通报显示,截至目前,粮食主产区新小麦收购量为950万吨,明显快于上年。情况不错。

而我国粮食的丰收,离不开自主研发的种子“薯片”和深入基层、孜孜不倦工作的万千农民。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力做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计划。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四川眉山视察调研时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不仅靠农业专家,更靠农民。

如果说芯片是现代工业的核心和灵魂,那么小种子就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在保护和抢救特色珍稀种质资源的过程中,有很多人扎根基层,孜孜不倦地工作。

广东省政协委员、东源县种子管理站站长李作伟从事种子管理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40余年。

他是种质资源收集的负责人。 2016年,广东省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工作。李作伟走遍东源县21个乡镇,上山下乡,田间奔跑,提前进行调查,配合调查组高效采集有效种质资源198份,居全国第一省。

他为保护种质安全而奔走。 2012年,李作伟和几位专家在实地考察时,在河源首次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濒危植物——被称为“植物大熊猫”的药用野生稻。从那时起,数百种药用野生稻植物就一直挂在他的心上。一年“走访”不少于十次,担心他们的成长,李作伟经常与农民沟通协调野生稻的保护工作,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提出“建东源药用野生稻保护区”。为这一宝贵的水稻育种遗传资源争取一个自由生长的世界。

脚下是泥,头上是雨,李作伟全心服务“三农”40年。

走遍全国田野的“李作伟”,是党在新时代培养的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他们是坚守在广袤土地上的“寻求者”。农业、科技、良管正在走向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之路,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日新月异的江海和保障粮食安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作者:唐丽娜、姜海燕、李晨宇、农海燕、何雅柔、钱树友、梁巨生、龚丹、刘晓蕾、何敏慧、张瑞林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84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