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历史遗存,坚定文化自信(组图)发(图)

图片[1]-保护历史遗存,坚定文化自信(组图)发(图)-唐朝资源网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里里古镇。李俊峰/光明影业 摄

图片[2]-保护历史遗存,坚定文化自信(组图)发(图)-唐朝资源网

游客在云南昆明海埂大坝观看红嘴鸥。新华网|张晓亮/光明影业 摄

图片[3]-保护历史遗存,坚定文化自信(组图)发(图)-唐朝资源网

北京的城市景观。新华社发

[保护历史文物,坚定文化自信②]

编者注

5月1日起,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设立地名和文化遗产保护专章,并提出加强地名和文化遗产保护等要求明确遗产,制定保护名录,做好档案管理,鼓励社会参与。

地名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它们却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个坐标系,沿着它的时空变化,可以触摸到历史的变迁;它就像一本手册,只需几行字,就可以了解这个地方的自然和人类进化。对每个人来说,那些熟悉的地名往往体现着乡愁和归属感。我们将与您一起探索地名背后的有趣人物、事物和事物,并就如何保护地名文化获得专家建议。

[记者观察]

一个不可见的自然历史文件

在北京东城区的繁华都市中,有一条“世家胡同”悄然隐藏。胡同里有个小型的史家胡同博物馆。胡同的长度虽然只有700米左右,却见证了无数岁月:始建于元代,兴盛于明清,保留了传统格局。这里曾是清政府选派留学生赴美留学的考场,也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发源地,众多名人曾居住于此。博物馆介绍了“史家胡同”名称的由来:一种说法是胡同是为纪念史可发而命名的;另一种说法是,这里曾经住过一个姓施的大家族。

在北京,这样的胡同有数百条。今年3月,《首都功能核心区繁体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街道胡同)》正式公布,其中包括转塔胡同、史家胡同、百花神等598个地方。

翻开这个目录,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胡同名字,名字背后也有很多故事:“杨梅竹斜街”因方向由东北向西南倾斜而得名; “五道营胡同”因明清两代驻扎于此的军队而得名; “三堡老胡同”最初因郑和故居为纪念郑和而得名,逐渐演变为“三堡老胡同”; “李石胡同”原名“鹿石胡同”,因出售驴骡。晚清宣统年间废驴市,人们将其改为“李氏胡同”,增添了李贤下士的文化内涵……

“一个地名或地​​名系统,往往能将地域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价值体系,体现了一定空间、一定时间进程、一定人群内的价值。认知具有凝聚共识、教育宣传、传承历史的显着特点。例如,北京老城的一系列地名,就体现出轮廓有序、礼乐和谐的文化特色。昆明市多以动物为主。长冲山、白鹤山、宝象河、盘龙江、金马玉鸡广场等城市的命名,体现了西南地区独特的自然崇拜和文化特色。”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黄河说。

地名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要么概括了该地鲜明的自然地理特征,要么反映了人类聚落赋予该地的特殊定位,要么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特征的结合。地名还能引起人们持久的共鸣,形成共同的精神家园。比如甘肃的“敦煌”二字,勾勒出翱翔于西北戈壁的浪漫;说到长安街,人们看到的就是首都十里灯笼的庄严形象……地名,要维护地名体系的稳定,通过加强宣传,让公众了解地名的文化价值,共同创造和保护美丽家园。”黄河说。

具象的文化归属,温暖的精神港湾

地名不仅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符号,更是人心的归属。

学习编辑出版的小郑,对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近年重点研究家谱。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地名是以祖先的名字或经历命名的。 “一位老祖宗,迁徙到某个地方,做了什么,那个地方可能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但几百年后,一旦口音发生变化,大家可能就不知道了。”

他查了很多地名。 “从省市,到乡镇、村庄,甚至一座亭子、一座桥,很多都有历史渊源。比如益阳原是资阳,在资江以北;安化、新华,都是土匪猖獗,风起云涌。战争。落后,平定后,我希望得到和平,实施教育。我家乡的小镇叫岳家桥,据说岳飞曾经在那儿驻扎过军队;有一个村子叫沐浴坪,它据说军队的士兵在那里洗澡。”来吧,这些故事都是口耳相传的,既反映了历史变迁,也反映了风土人情和美好愿景。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徐跃在方言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很多地名与方言及其历史文化息息相关,深刻反映了人们语言的变迁用法。 “比如嘉兴王店这个地名。在当地方言中,‘王’的读音和‘阳’是一样的,是古读音的遗物。在吴江,‘平王’的读音是一样的作为当地方言中的”,为了追求语言的顺利发生。声音的变化。在徐越看来,地名的演变和读音的变化过程都有其自身的历史渊源,承载着地方的历史文化特色,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丰富素材。 “建议用当地方言记录和解释特殊地名的发音,帮助年轻人和外地人更多地了解当地文化。”

2021年12月31日,北京丰台区右安门外大街与榆林南路交叉口的京丰门地铁站开通。住在附近的居民小王很好奇:“怎么不叫右安门站?”他发现周围不少居民对这个地名有些疑惑。对此,地名学者岳胜阳解释说,景丰门是晋中都的城门。 1215年被元军所毁,命名反映了北京建城及相关考古发掘的历史。

小王说,看了专家的科普,就去查了相关资料。 “我对明清历史比较熟悉,可以说对金朝一窍不通,这是学习的好机会。”

急需保护的文化遗产

加强地名研究相关队伍建设,建立保护名录,出版图书,制作地名文化相关专题纪录片,开发文创产品,建设地名文化展示场馆……方式有很多继承和保护地名文化。近年来,随着对地名文化的日益重视,一系列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加强对地名文化的保护。例如,重庆市将“地名文化保护”作为2021年《重庆市地名管理条例》修订的重要内容之一,将以专章的形式予以明确。 2020年6月正式实施的《厦门经济特区闽南文化保护和发展办法》是我国首部地方文化保护专项条例,明确规定“地理主管部门地名要注意命名、更名、地名的使用和地名标志的设置。《闽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5月1日起,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为地名文化保护带来新机遇。

2019年11月,一档名为《中国地名大会》的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开播,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突出的学术趣味迅速引起关注。在豆瓣上,两季的收视率分别高达8.3和8.4。有网友表示:“以地名为载体介绍中国的地理、历史、人文、风俗等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优秀的传统思想,如对家乡的情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阅读千书万里,行万里路。这些都是观众熟悉的,很容易产生共鸣的。”

“中国地名大会”节目组工作人员王琦告诉记者,他们的初衷是通过这个节目挖掘地名的含义。文化氛围,唤起更多人对地名的关注。 “我们发现地名有时与人名非常相似,纪念一些时间节点和事件,寄予厚望。”王琦说,“同地名下的人,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仅在外貌上,而且在容貌上。在精神、气质、性格、生活方式上都能感受到,这是最言简意赅,却蕴藏着最丰富的信息。千年之后,如果人们还能通过名字知道古人经历过的事情,这种向心力是很奇妙的。地名,以及它们无尽生命的内核。”

浙江省舟山市民政局王建福是“中国地名大会”组员专家。 30多年来,他游历了600多个岛屿,汇编了数百万字的地名信息。他还不断地向公众普及地名文化。他的微信名字是“地名是一种文化”。在他看来,近几年来非常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对地名文化感兴趣。但在日常工作中,他也深刻体会到人才差距:现在处于跨越式发展时期,每个城市的新地名数量比过去几十年要多得多,地名审批量数量多,时效性强。 ,压力很大。地名看似简单,却涉及地理、历史、语言、文字等多学科知识。基层一线工作者急需“活地图”和“活字典”人才。

如何更好地保护现有的旧地名,挖掘其文化内涵? “如今,有很多没有文化气息的地名,几千年的文化凝聚成一个地名,一旦随意更改,总觉得文化的传承被切断了。”但小王也有疑问,“历史地名的保护固然重要,但是否需要考虑相应的经济成本和生活便利性?对于习惯了新地名或者没有历史遗迹的地方,我们是否应该保留甚至恢复旧地名,还是应该与时俱进?吉津的新名字呢?”

针对这个问题,记者在微博上展开了调查。 55%的受访者认为地名多应该体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但33%的网友认为保持现状、不影响生活最重要。

对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韩茂礼认为:“所有具有历史记忆的地名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被选择、接受的。并承袭过去,已成为今天熟悉的空间标志。地名的维护或更换,必须本着稳定的目的,尊重历史,考虑今天的应用,认真研究。”

(本报记者陈志银)。 )

(项目组:记者陈志银、王思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43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