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当好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

希望同志们巩固和扩大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自觉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做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永远做忠诚的卫士党和人民。

——摘自习主席给武警上海总队第四支队第十中队执勤官兵的回信

武警上海总队第四支队第十中队执勤——

“做新时代的‘霓虹灯下的哨兵’”

■解放军报记者钱宗阳通讯员王小雷冯来来

夏天的上海充满了绿色。站在武警上海第四支队执勤十中队营房顶楼,有一座红色调的石库门建筑,在现代都市建筑中显得格外醒目。在那里,它是一个主要的党的会议地点。

自1998年以来,中队官兵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在车站附近的第一次党代会现场主动讲解党的历史,累计讲解7.6万多场次以上超过 450 万观众。该中队已全面建设好,2021年将被确定为“学习党史、铸就忠诚的模范中队”的全国模范。

今年春天,习总书记回复十中队全体官兵,勉励他们“巩固和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自觉弘扬党的建设伟大精神,做“下新时代的霓虹灯,做永远的党,做人民的忠实守护者。

图片[1]-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当好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唐朝资源网

“中队官兵收到习主席的回信后,激动不已。”中队指导员杨泽南表示,看了习主席的回信,大家深切感受到总指挥的亲切关怀和厚望。做新时代的“霓虹灯下的哨兵”已成为中队官兵的奋斗目标。

新时代“霓虹灯下哨兵”,牢牢守住岗位,坚守信仰制高点——

重读习主席的回信,罗子昂大将深受感动。他在军队中的快速成长,离不开中队对党史的不断学习和教育。

2020年开学季,在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的罗子安将带着笔从军。在介绍自己时,他的讲话真诚坦率:“我来军营体验生活,当兵只是我人生计划的一部分。”缺乏深入的了解。 “以前,我对信仰的理解有些模糊,感觉党的历史离我很远,”他说。

图片[2]-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当好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唐朝资源网

新兵训练结束后不久,罗子昂就跟随中队战友踏上了“寻根之旅”,来到中共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中央旧址纪念馆中共军委、龙华烈士陵园等红色场所参观学习。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看着展柜里泛黄的《共产党宣言》第一部汉译本,罗子昂意识到,在拯救和生存的时代,年轻的共产党人坚持追求真理。 “以前总觉得理论枯燥乏味,但研究党史,用心感受后,才发现,真理的滋味特别甜!”他说。

在黄浦江畔,三根从地面拔地而起的巨柱连成一座纪念碑。纪念塔的一侧是一组由昔日列强建造的现代西式建筑;另一边,浦东新区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巡逻队经过这里时,班长向罗子安讲述了建筑背后的历史。

图片[3]-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当好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唐朝资源网

当历史照进现实,给罗子昂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冲击,还有思想冲击。过去的苦难与今天的辉煌对比,让他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共产党人是由特殊的材料制成的,材料中没有‘自我’,只有‘大我’。”

之后,罗子昂主动申请成为党史志愿评论员,他很快把某党会现场的评论记了下来。通过坚持学习和讲述党的历史,罗子昂深刻理解了谁创造了人民军队,谁指挥了人民军队,谁为谁而战。

“你们发扬‘南京路好八连’的光荣传统,坚持学习党史、锻造忠诚,连续20多年在党的第一次会议上主动讲党史、宣传党的理论。好成绩。我为你的成绩感到高兴。”习主席回信的话鼓舞了第十中队官兵。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霓虹灯下的哨兵’永远是红色的。”杨泽南告诉记者,在繁忙的城市中,中队坚持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和常规课,引导大家学好党史,坚守信仰制高点。

霓虹灯下,初心如磐石。官兵们在接到习主席的回信后,对学习党史更加忠诚,纷纷为中队巩固和扩大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提出了建议。

图片[4]-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当好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唐朝资源网

乘坐磁悬浮列车感受中国的速度,去上海中心感受中国的高度,参观国产大飞机研发基地感受中国的精准……中队学习历史党的见变与感悟相结合,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年轻官兵们震惊不已。 “00后”老兵张成斌在亲身经历中写道:“没有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就不会有这么多‘春天的故事’发生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上。”

“互联网一代”官兵熟悉互联网,思维活跃。十中队动员大家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鼓励官兵自主创作拍摄“兵兄弟谈党史”系列短片,为驻地开展社区、企业和学校。党史学习和教育提供了新鲜的材料。

图片[5]-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当好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唐朝资源网

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守护和平,坚守岗位选择——

清晨,城市的灯光依旧明亮,士兵陈鲁鹏和他的战友们向哨所走去。

这个不到4平方米的哨所,是第十中队官兵常年保持的战斗阵地。

“做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陈鲁鹏在回信中牢记习主席的嘱托。他很清楚,《霓虹灯下的哨兵》不仅是一种恭维,更是一份沉重的责任。

一个小帖子,隐藏在闪闪发光的城市街道。营地外,城市生活五彩斑斓,陈鲁鹏和一帮官兵选择坚守平淡寂寞。

入伍之初,陈鲁鹏因长期执勤而迷茫:这样的生活还有意义吗?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日复一日地坚持到底意味着什么?”导师的话深深打动了陈鲁鹏:“如果没有哨兵保护,城市的安宁可能会被打破。多彩的生活背后,离不开每个人的默默付出。”

图片[6]-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当好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唐朝资源网

再次上岗,陈鲁鹏内心平静。他立志做“霓虹灯下的哨兵”,守护这片和平。陈鲁鹏训练刻苦,训练成绩在中队中名列前茅。前段时间,他有幸入党。

在第十中队,所有官兵都有一种自觉:无论身在何方,都必须发光发热。

国旗班是第十中队的一张“名片”。人民广场清晨,迎着第一缕阳光,身着军装的升旗者将准时升起五星级红旗。

虽然是国旗班的一员,但勇士王晓林却从未以旗手的身份登上过旗台。他的战斗位置在9平方米的地下控制室。一旦电动升旗装置出现故障,王小林会借助反复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在看不到国旗的情况下,每秒升起一面国旗。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王小林认真地充当“后盾”。

“你受委屈了吗?”王晓林的回答简单而不矫揉造作:“我有遗憾,但我没有受委屈。我们守护国旗,不是为了站在聚光灯下。”

新时代“霓虹灯下”“哨兵”,忍耐寂寞,不忘初心——

“好八连,传遍天下。为什么?坚强的意志。为民,几十年。”伴随着这首《八莲颂》,“南京路美八莲”的事迹传遍了天下。 1982年,第十中队接任“南京路好八连”的职责,杨泽南告诉记者,该中队官兵牢记习主席的嘱托,继承南京路好八连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霓虹灯下的哨兵”,赢得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图片[7]-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当好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唐朝资源网

爱民助民不忘初心。 1982年以来,第十中队官兵坚持定期走访南京路,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在习主席回信的鼓舞下,官兵们不仅与时俱进,创新服务形式,还带领驻地众多志愿者投身为人民服务的行列。

不要在繁荣中懈怠。该中队驻扎在市中心,训练场地有限。官兵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中队楼顶搭建了集格斗馆、器械场、体育馆为一体的“空中训练场”。上级组织比武,十个中队的官兵经常获得金银奖。

随着直播平台的兴起,不少“射手”、“主播”纷纷将镜头对准中队官兵。刚值班,一张军人何俊的照片就被群众晒在了网上。 1.85米的身高,帅气的脸庞,挺拔的军姿,让何俊迅速登上了热搜。

说起当时的情景,年轻士兵脸都红了:“网友‘围观’就是因为这件制服。”意外的“走红”,让何俊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肩膀。责任。每次训练,他都为自己“开小灶”;每次值班前,他都会反复检查自己的衣服;当群众求助时,他和战友总是热心伸出援助之手。

深夜,城市安静地睡着了,路灯闪烁,陪伴着哨所上的士兵。从空中看,巨大建筑之间的柱子只是一个微小的光点。但闪烁的光芒是温暖的,守护着和平与安宁。看着执勤官兵的站姿,记者坚信,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永远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图片[8]-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当好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唐朝资源网

本文发表于6月15日解放军日报01、03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43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